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

治要綱目

明辨 > 才德

任官惟賢材,左右①惟其人,官賢才而任之,非賢才不可任也。選左右必忠良,不忠良,非其人也。其難其愼,惟和②惟一③。其難,無以爲易也。其愼,無以輕之也。羣臣當和一心事君,政乃善也。(卷二 尚書)

【註釋】①左右:指朝臣、大臣。②和:敦睦、調諧。③一:純一。

【白話】任用的官員一定是要有德有才的人,而輔佐且親近的大臣一定是要忠直善良的,這樣的人才是很難取得,要能謹慎考察,群臣能和,才能一心事奉君王,一心為人民服務。

五載①一巡狩②,羣后四朝③。敷奏④以言⑤,明試⑥以功,車服⑦以庸⑧。敷奏,猶遍進也。諸侯每見,皆以次序徧進而問焉。以觀其才,旣則效試其居國爲政,以著其功,賜之車服,以旌其所用任也。(卷二 尚書)

【註釋】①載:音「宰」,zǎi ㄗㄞˇ。年;歲。②巡狩:到各處去,來回走動查看。舊稱天子巡行諸侯國。③羣后四朝:當是指天子不出都巡視的四年裡,諸侯應入都謁見君主。后,諸侯。④敷奏:陳奏。敷,陳述。⑤言:建議。⑥明試:鑑別、評定。⑦車服:車乘與朝服。⑧庸:酬其功勞。

【白話】舜帝執政,每五年巡視一次,天子不出都巡視的四年裡,諸侯應入都謁見君主。諸侯報告他們的政務,然後君主考察他們的政績,賞賜車馬衣物加以表彰。

魯昭公失國走齊①。齊景公問焉,曰:「子之遷位新②,(子之遷位新作君何年之少而棄國之密十字)奚道至于此乎③?」昭公對曰:「吾少之時,人多愛我者,吾體不能親④;人多諫我者,吾志不能用⑤。是以⑥內無弼⑦,外無輔。輔弼無一人,諂諛我者甚衆,譬之猶秋蓬⑧也。孤其根荄⑨,密其枝葉,春氣至,僨以揭⑩也。」(春疑秋本書作秋風一至根且㧞矣)景公以其言語⑪晏子,曰:「使是人反⑫其國,豈不爲古之賢君乎?」晏子曰:「不然⑬。夫愚者多悔,不肖⑭者自賢。」(卷三十三 晏子.雜上)

【註釋】①魯昭公失國走齊:魯昭公失位而逃亡到齊國。走,逃跑。魯昭公(?—西元前五一O年),魯國的第二十四代君主。西元前五四二年即位,西元前五一七年,魯昭公伐季孫氏,但大敗,逃到齊國。②子之遷位新:您登位還不久。子,你、您,指魯昭公。③奚道至于此乎:何由至于此呢。道,由、原因。奚道,什麼原因。此,指失國而言。④吾體不能親:沒有親近人民。⑤吾志不能用:沒有採納人們的諫言。⑥是以:因此。此乃推言其所以無輔弼的緣故。⑦弼:輔助。⑧秋蓬:秋天的蓬草。蓬,菊科飛蓬屬,多年生草本。莖多分枝,葉形似柳而小,有剛毛,花色白。秋蓬末大而本小,故春氣至,則根爛而仆於地。⑨根荄:荄音「該」,gāi ㄍㄞ。植物的根。荄,草根。⑩僨以揭:僨音「憤」,fèn ㄈㄣˋ。指蓬草根爛而仆於地,風一吹,隨風而起。僨,敗壞、僵仆。以,而。揭,高舉。⑪語:音「玉」,yù ㄩˋ。告訴。⑫反:通「返」。⑬不然:不是如此、不是這樣。⑭不肖:不賢。

【白話】魯昭公失去政權逃至齊國,齊景公問他說:「您登位還不久,何由至于此呢?」魯昭公說:「我年輕時,很多人都愛戴我,而我自己卻不能親近他們;很多人勸諫我,而我卻沒能採納他們的諫言。因此,朝廷內外都無人輔佐我。沒有一個輔佐我的人,但是諂媚阿諛我的人卻很多,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。秋蓬草根單薄,枝葉卻很茂密,春氣一至,根爛掉仆倒在地,風一吹,隨風而起。」景公把魯昭公的話告訴晏子,說:「假如讓魯昭公返回自己的國家,難道他不會成為像古代那樣的賢明國君嗎?」晏子答道:「不會是這樣。愚昧的人經常後悔,不賢的人總認為自己賢德。」

博選者,序德程俊①(本書作厚德陵俊)也。道凡四②:一曰天、二曰地、三曰人、四曰命。(命下有權字)人有五至③:一曰百己、二曰十己(百十作伯什下同)、三曰若己、四曰厮役④、五曰徒隷⑤。所謂天者,理物情者也。所謂地者,常弗去者也。所謂人者,惡死樂生者也。所謂命者,靡不在君者也。君者,端神明者也。神明者,以人爲本;人者,以賢聖爲本;賢聖者,以博選爲本;博選者,以五至爲本。故北面⑥事之,則百己者至;先趍⑦而後息,先問而後默,則十己者至;人趍己趍,則若己者至;馮几據杖,指麾而使⑧,則厮役者至;噫唶叱⑨,(噫唶叱作樂嗟苦咄)則徒隷人至矣。(卷三十四 鶡冠子.博選)

【註釋】①序德程俊:評議品德的高低和考核才智的大小。序,排列。程,考量。②:同「稽」。考證。③五至:五種標準。④厮役:僕役。⑤徒隷:古代奴隸,地位低下者的通稱。⑥北面: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,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。⑦趍:同「趨」,快步走。⑧指麾而使:麾音「灰」,huī ㄏㄨㄟ。發號施令,指示別人行動。⑨噫唶叱:唶音「仄」,zè ㄗㄜˋ。噫,大聲喝叫。唶,大聲呼叫。叱,大聲責罵。

【白話】廣泛選拔人才,就是評議其品德的高低和考核其才智的大小。「道」有四個方面:一是天,二是地,三是人,四是命。人有五種:一是能力百倍於己的,二是能力十倍於己的,三是能力和自己相當的,四是供使喚的僕役,五是服苦役的犯人。所謂天,是管理事物的情況。所謂地,是永遠不會離開的。所謂人,是討厭死喜歡生的。所謂命,是沒有不存在於君主的。君主是保持知覺敏銳、精神正直的人。保持知覺敏銳、精神正直的根本在於人,人的根本在於聖賢,聖賢的根本在於廣泛選拔人才,廣泛選拔人才的根本在於認得這五種人。因此如果是當謀臣而侍奉他,那就是能力百倍於己的人來到了;如果先是快步追隨而後卻停下來,先是問而後卻又默然,那就是能力十倍於己的人來了;如果別人那麼做自己也那麼做,那就是能力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來了;如果你靠著桌子,按著手杖,讓你指揮使喚的人,那就是供使喚的僕役來了;如果讓你隨意斥喝責罵,那就是服苦役的奴隸來了。

弓調而後求勁焉,馬服而後求良焉,士必愨①而後求智能焉。不愨而多能,譬之豺狼,不可邇也。邇,近也。言人無智能者,雖不愨信,不能為大惡也,不愨信而有智能者,然後乃可畏也。(卷十 孔子家語)

【註釋】①愨:音「卻」,què ㄑㄩㄝˋ。恭敬謹慎、樸實忠厚。

【白話】弓調好後才能進一步要求它有勁,馬馴服後才能要求它成為良馬,讀書人一定要恭謹樸實,然後才要求他聰明能幹。不恭謹忠厚而又多才多能,就像豺狼一樣,不可以接近。

故作者①不尚其辭麗,而貴其存道也;不好其巧慧,而惡其傷義也。(卷四十七 政要論)

【註釋】①作者:指從事文章撰述或藝術創作的人。

【白話】對於作者的著述不應崇尚文辭的華麗,而應貴在保存並承傳聖賢的道統;不應稱道其文字精巧聰慧,而擔心其中的言論會有傷義理。

犬馬非其土生弗畜①,非此土所生不畜,以不習其用。珍禽奇獸,弗育于國。皆非所用,有所損害故也。弗珤遠物②,則遠人格③;不侵奪其利,則來服。所珤惟賢,則邇人安④。寶賢任能,則近人安。近人安,則遠人安矣。(卷二 尚書)

【註釋】①犬馬非其土生弗畜:畜音「序」,xù ㄒㄩˋ。犬馬不是產於這塊土地的不去畜養。《孔傳》:「非此土所生不畜,以不習其用。」②弗珤遠物:珤音「寶」,bǎo ㄅㄠˇ。不要珍愛來自遠方的物產。珤,通「寶」,此當動詞,以……為寶。③遠人格:遠方的人來歸附。格,來、至。④安:穩定,此指安居樂業的意思。

【白話】犬馬不是產於這塊土地的不去畜養,珍貴奇異的禽獸,也不要畜養在國內。不去看重遠方的物產,那麼遠方的人就會來歸附;所尊重的只有賢德人,那麼附近的人就會安居樂業。

凡官不同事,人不同能;得其能則成,失其能則敗。今品不狀才能之所宜①,而以九等②爲例。以品取人,則非才能之所長;以狀取人,則爲本品之所限。若狀得其實,猶品狀相妨,所疏則削其長,所親則飾其短,徒結白論③,以爲虛譽。以治風俗,則狀無實行;以宰官職,則品不料能。百揆④何以得理?萬機何以得脩?職名中正,實爲姦府;事名九品,而有八損。(卷三十 晉書下.傳)

【註釋】①品不狀才能之所宜:品級不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才能適合什麼樣的職位。品,品級。狀,陳述、描寫。之,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,無義。②九等:指九品中正制,又稱九品官人法。(參見附錄十七)③白論:猶空言。④百揆:揆音「葵」,kuí ㄎㄨㄟˊ。百官。

【白話】一般說來,官吏的職事各不相同,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,才能勝任職位就能成功,才能不勝任職位就會失敗。當今的品級,不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才能適合什麼樣的職位,而只是把劃定九品等級作為成例。如果以品級來選取官員,就會無法展現他所擅長的才能;如果按才能情況來選取官員,則會受到他品級的限制。即使對其生平的陳述符合他的實際,品級和實際才能仍會互相妨礙。甚者對與自己關係疏遠的人就削減他的長處,對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就掩飾他的短處,虛構空談一番,作為他虛假的聲譽。像這樣以中正官的品評結論來整治社會風氣,卻是陳述的內容無法表現人的實際行為;以此來管理封官、定職的事,卻是品級不能反映才能的真實情況。如此,怎能管理好百官?怎能處理好眾多的國家事務呢?這些人的官職名稱叫做「中正」,實際上是奸詐的官;所做的事名為「九品」,實際上卻有八種害處。

國有亡主,世無亡道。人有窮,而理無不通也。故不因①道理之數②而專己之能,其窮不遠矣。夫君人者,不出戶以知天下者,因物以識物,因人以知人也。故積力之所擧,旣無不勝③也;衆智之所爲,卽無不成也。工無二技,士不兼官,人得所宜,物得所安,是以器械不惡④,而職事不慢⑤也。夫責小易償⑥也,職寡易守⑦也,任輕易勸⑧也。上操約少之分⑨,下效易爲之功⑩,是以君臣久而不相厭⑪也。(卷三十五 文子.下德)

【註釋】①不因:不依循。②數:規律、法則。③無不勝:沒有不勝利的。無不,沒有不,都是。④器械不惡:器械不會常壞掉。器械,構造較精密或有專門用途的器具。⑤職事不慢:職務內的事情不會延遲完成。⑥責小易償:責音「債」,zhài ㄓㄞˋ。欠債小容易歸還。償,歸還。⑦職寡易守:職務少容易處理好。⑧任輕易勸:任務輕容易勸勉努力完成。⑨約少之分:分量簡單、少的任務。⑩易爲之功:容易達成的任務。⑪相厭:互相討厭。

【白話】國家有亡國的君主,世上沒有亡國的道。人有不得志的時候,但是道理沒有不通的。因此不依循道理的法則,卻專擅自己的才能,那麼他距離不得志的日子不遠了。統治國家的人,不出大門而能知道天下事,是因為他能依循物的性質來認識物,就人的性質來知人。因此累積足夠的力量,然後才去做,就沒有不勝利的;聚集眾人的智力然後才去做,就沒有不成功的。工匠不從事兩樣技能,士人不兼任官職,人的職務適合他的才能,物能得到最妥善的運用,因此器械就不會常壞掉,而職務內的事情也不會被延遲完成。欠債小容易歸還,職務少容易處理好,任務輕容易勸勉努力完成。君主交代分量簡單、少的任務,臣子容易達成,因此君臣相處久了也不會相互討厭。

孔子之通①,智過萇弘②,萇弘,周景王之史臣,通天下鬼方之術也。勇服③孟賁④,孟賁,衛人。能亦多矣。然而勇力不聞,伎巧不知,專行孝道⑤,以成素王⑥,事亦鮮矣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通:淵博。②萇弘:周景王的史官,通曉天下醫卜星相等方術。③服:降服。④孟賁:賁音「奔」,bēn ㄅㄣ。戰國時勇士。⑤孝道:《淮南子》今世通行本「孝」作「教」。⑥素王:猶空王。謂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。

【白話】孔子的淵博,他的才智超過萇弘,勇力可以制服孟賁,才能算是很多了。可是他的勇力並不為人所知,技能也不被人了解,他專心從事於孝道的教化,因而被人們稱為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的「素王」,他做的事可謂簡約。

釋道而任智者必危,棄數①而用材者必困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數:道理、規律。

【白話】放棄大道而單憑自己的聰明行事一定會很危險,拋棄常理而任用才能必然會陷於困境。

百言百當,不若舍趣而審仁義也。(卷三十五 文子)

【白話】與其每次建言都適當而被採用,不如看存心是否合乎仁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