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

治要綱目

為政 > 征伐

夫文,止戈為武。文,字也。武王克商,作《頌》曰:「載①戢②干戈,載櫜③弓矢。」戢,藏也。櫜,韜也。詩美武王能滅暴亂而息兵也。夫武禁暴,戢兵,保大,定功,安民,和眾,豐財者也,此武七德也。故使子孫無忘其章④。著之篇章,使子孫不忘也。(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)

【註釋】①載:語氣助詞。用在句首或句中,起加強語氣的作用。②戢:音「及」,jí ㄐㄧˊ。收藏兵器。③櫜:音「高」,gāo ㄍㄠ。納弓於弓袋。④章:詩歌或樂曲的段落。

【白話】從文字構造看,止戈二字合起來就是「武」字。周武王戰勝商紂以後,周人《周頌》說:「把干戈收藏起來,把弓矢裝進袋子裡。」所謂武,是用來禁止暴亂、止息戰爭、保持太平、建立功業、安定百姓、和睦萬邦、豐富資財的,所以要使子孫後代不要忘記這些內容

聖王之用兵也,非好樂之,將以誅暴討亂。夫以義而誅不義,若決江河而溉熒火,臨不測而擠欲墜,其克之必也。(卷四十 三略)

【白話】聖明的君主用兵,不是自己喜好用兵,而是用以誅滅凶暴、討伐叛亂。以正義來討伐不義,就像決開江河去澆滅如螢蟲之火,就像在深淵的邊緣去推擠將要墜落之物,其勝利是必然的。

「軍旅之後,必有凶年」,言民以其愁苦之氣,傷陰陽之和也。出兵雖勝,猶有後憂,恐災害之變,因此以生。(卷十九 漢書七)

【白話】「大的軍事行動之後,必定會有災荒之年」,說的就是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愁苦之氣,會傷害天地陰陽的和諧。出兵即使取勝,仍然會有戰後的憂患,恐怕災害異變,會因此而發生。

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未戰而敵自屈服也。(卷三十三 孫子兵法)

【白話】因此,百戰百勝,稱不上是最高明的;不交戰而使敵兵降服,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。

仁人之兵,所存者神,所過者化①。若時雨②之降,莫不悅喜。故近者親其善,遠方慕其德,兵不血刃③,遠邇④來服。德盛於此,施及四極⑤。(卷三十八 孫卿子)

【註釋】①化:從化、歸化、歸順。②時雨:應時的雨水。③兵不血刃:兵器上沒有沾血,謂戰事順利,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。④遠邇:猶遠近。⑤四極:四方極遠之地。

【白話】仁人之兵,所駐紮的地方,能得到安定和平;所行經的地方,人們無不從化。就像應時的雨水降臨,無不歡欣喜悅。所以近者敬愛他們的美善,遠方仰慕他們的道德,不必交戰就能勝利,遠近都來歸服。道德昌盛如此,恩澤就會廣施至四方極遠之地。

國雖大,好戰必亡;天下雖平,忘戰必危。(卷十八 漢書六)

【白話】國家雖大,好戰必亡;天下即使太平,忘戰必然危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