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

治要綱目

為政 > 任使

裴顧①(顧疑頠)以萬機②庶政③,宜委宰輔,詔命不應數改,乃上疏曰:「臣聞古之聖哲,深原④治道,以爲經理⑤羣務,非一才之任;照練⑥萬機,非一智所達。故設官建職,制其分局⑦。分局旣制,則䡄體有斷。事務不積,則其任易處。選賢擧善,以守其位,委任責成⑧。立相干⑨之禁,侵官⑩爲曹⑪,離局⑫陷姧。猶懼此法未足制情,以義⑬明防,曰:『君子思不出位⑭。』夫然,故人知厥⑮務,各守其所,下無越分之臣,然後治道⑯可隆,頌聲能擧。故稱堯舜勞於求賢,逸⑰於使能。分業⑱旣辨,居任得人,無爲而治,豈不宜哉!」(卷二十九 晉書上.百官志)

【註釋】①裴顧:疑作「裴頠(裴音「陪」,péi ㄆㄟˊ。頠音「偉」,wěi ㄨㄟˇ)」。人名。(西元二六七—三OO年)字逸民,晉河東聞喜人。弘雅有遠識,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,因誅楊駿有功,封武昌侯。奏修國學,刻石寫經,累遷尚書,為趙王倫所害,追謚成。因患時俗虛浮,嘗著〈崇有論〉以解其蔽。②萬機: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政務。③庶政:各種政務。④原:推究,考究,研究。⑤經理:治理。⑥照練:照,察知,明白。練,詳熟,熟悉。⑦分局:職司,猶職分。⑧責成:指令專人或機構負責完成任務。⑨相干:互相干擾;互相干犯。⑩侵官:超越權限而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。⑪曹: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或部門。此處指下屬官員。⑫離局:遠離自己的部屬;離開職守。⑬義:道義。⑭出位:越位,超越本分。⑮厥:代詞。他的、那個。同「其」。⑯治道:治理國家的方針、政策、措施等。⑰逸:閑適,安樂。⑱分業:猶分工。

【白話】裴頠認為國家繁雜政務,應責付宰輔統籌處理,已頒布的詔命不應頻頻更改,於是上疏說:「臣聽聞古代聖哲深入探究治國之道,認為治理眾務並非僅憑一人之才就能勝任;明察熟練各項事務,也不是單靠一人之智即可達到。因而設置各種官職,劃分他們的工作,職責一旦確定則規章制度,準則分明。政務不積壓,那麼他的任務就易於完成。選賢任能,各守其位,各盡其責。立下相互干預的禁令,若有越權而侵犯其他官員職權的降為屬官,擅離職守的則按奸臣處理。即便如此,還擔心這樣做尚不足以控制私情,於是又以道義來明確防範,明確提出:『君子謀政不超越自己的本分權責』。這樣一來,人人都知道他應做的事,各守其職,國君之下沒有越權亂分之臣,然後一國之政才得以興隆,治事之聲名也得以遠播。所以人們說堯舜為訪求賢才而忙碌,因賢才在位而得以安享清閒。職務分工既明,人才到位,適才適所,君王無所為而能治平天下,難道不是很好嗎?」

厚①而不能使,愛而不能全(全作令),亂而不能治,譬若驕子②,不可用也。恩不可專用,罰不可專任。(卷三十三 孫子兵法)

【註釋】①厚:指厚禮款待。②驕子:原指強盛的北方民族,後也指為父母溺愛、放肆不受管束的兒子。

【白話】如果厚待士兵而不能使之勇敢赴敵,愛兵如子而不能以威令制之,違法亂紀而不能嚴加懲治,這樣的軍隊就好比是溺愛驕縱的子女一樣,是不能用來作戰的。

舜①②於許由③、伯陽④;禹於皐陶⑤、伯益⑥;湯⑦於伊尹⑧、仲虺⑨;武王⑩於太公⑪、周公⑫。此四王者,所當,故王⑬天下,立爲天子,功名蔽天地。擧天下之仁義顯人,必稱此四王者。(卷三十四 墨子.所

【註釋】①舜:姓姚,有虞氏,名重華,史稱虞舜。是黃帝的八世孫。②:同「染」。本文以染絲為比喻,說明君主必須正確選擇自己的近臣,才能受到好的薰染,否則就會受到壞的薰染。③許由:堯舜時代的賢人。帝堯在位時,率領許姓部落活動在今天潁水流域的登封、許昌、禹州、汝州、長葛、鄢陵一帶,這一帶後來便成了許國的封地,他從而也成為許姓的始祖。④伯陽:古賢人。相傳為舜七友之一。⑤皐陶:皐音「高」,gāo ㄍㄠ。陶音「搖」,yáo ㄧㄠˊ。虞舜時的司法官,後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。⑥伯益:禹的大臣,輔佐禹平治水土。⑦湯:商朝的創建者,西元前一六一七至前一五八八年在位,在位三十年,其中十七年為夏朝商國諸侯,十三年為商朝國王,今人多稱商湯。⑧伊尹:尹音「引」,yǐn ㄧㄣˇ。商湯大臣,名伊,一名摯,尹是官名。相傳生於伊水,故名。伊尹是湯妻陪嫁的奴隸,後助湯伐夏桀。⑨仲虺:虺音「悔」,huǐ ㄏㄨㄟˇ。又叫萊朱,是商湯時期的著名大臣。他與伊尹為商湯左、右相,輔佐商湯完成大業。⑩武王:即周武王姬發,西周王朝開國君主,周文王次子。⑪太公:即姜太公,是輔佐周武王取得天下的重要人物。⑫周公:西周初期政治家。姓姬名旦,也稱叔旦。文王的兒子,武王的弟弟,成王的叔叔。輔武王滅商。武王崩,成王年幼,周公攝政,制禮作樂,作《周禮》。⑬王:音「忘」,wàng ㄨㄤˋ。統治天下、稱王。

【白話】舜受許由、伯陽之染;禹受皋陶、伯益之染;湯受伊尹、仲虺之染;武王受太公、周公之染。這四位君王受到的薰染是正面的,因此他們可以稱王於天下,立為天子,功名蓋四方。凡提及著名的仁義之人,必定會推舉這四位聖王。

敎①本乎君子,小人被②其澤③;利本乎小人,君子享其功。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,卽通功易食④而道達矣。(卷三十五 文子.微明)

【註釋】①敎:教化。②被:音「備」,bèi ㄅㄟˋ。蒙受、遭遇。③澤:恩惠。④通功易食:謂人各有業,互通有無。

【白話】教化源自君子,小民則蒙受教化的恩澤;百姓創造財富產業,君子享受百姓的勞動果實。假如君子和百姓都能各安其位,就能互通有無,從而上下之間的「道」就暢通了。

智而好問者聖,勇而好同①者勝。乘②衆人之知③,卽無不任④也;用衆人之力,卽無不勝也;用衆人之力,烏獲⑤不足恃也;乘衆人之勢,天下不足用也。故聖人擧事,未甞不因其資⑥而用之也。有一功者處一位,有一能者服一事。力勝其任,卽擧者不重⑦也;能勝其事,卽爲者弗難也。聖人兼而用之,故人無弃人,物無弃財矣⑧。(卷三十五 文子.道自然)

【註釋】①同:和諧。②乘:利用。③知:智慧。同「智」。《論語.里仁》:「里仁為美,擇不處仁焉得知?」《禮記.中庸》:「知仁勇三者,天下之達德也。」④任:指勝任。⑤烏獲:戰國時秦之力士,一說可能為更古之力士,後為力士的泛稱。⑥資:才質。⑦重:繁重,沉重。⑧故人無弃人,物無弃財矣:因此人沒有無用之人,物沒有可棄之財。財,金玉、布帛、粟米等錢幣貨物的總稱。語出《老子》第二十七章:「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」(郭店竹簡甲本)

【白話】有智慧而又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,就能成為大智大慧的聖人;有勇氣而又善於團結眾人的人,就能戰無不勝。懂得運用眾人的智慧,就沒有什麼不能勝任的;運用眾人的力量,就能無往而不勝;懂得運用眾人之力的人,就連烏獲之類的力士也抵擋不住;憑藉眾人之勢的人,天下就沒有什麼事是辦不成的。因此聖人做事,沒有不根據眾人的資質而用其所長的。有某一項功績的人就擔任某一級的官位,有某種才能的人就從事某種事情。力量能承擔所負的東西,那麼舉起東西就不覺得重;才能能勝任所做的事情,做起事來就不覺得困難。聖人善於任用人之長處,因此人沒有無用之人,物沒有可棄之財。

「天下①至大,非聽所周②,又精③始難校④,考終⑤易明。今人主⑥不委事仰成⑦,而與諸下⑧共造事始⑨,則功罪難分,能否不別⑩。陛下⑪縱⑫未得盡仰成之理,都委務於下,至如今事應奏御⑬者,蠲除⑭不急,使要事得精⑮,可三分之二。今親掌者,受成⑯於上,上之所失,不得復以罪下⑰。歲終⑱,事功⑲不建(舊無不建二字補之),不知所責⑳也?」(卷三十 晉書下.傳)

【註釋】①天下:指全國的政事。②聽所周:同「垂」。聽,俯聽,傾聽。周,完密、周全。③精:細緻,精密。④校:音「叫」,jiào ㄐㄧㄠˋ。考核,考察、考究。⑤考終:此指探究最後的成效。⑥人主:國君。⑦委事仰成:任命事務而坐等事情的成功。仰成,依賴別人取得成功。⑧諸下:指群臣。⑨事始:事情的開端。⑩別:分辨。⑪陛下: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。⑫縱:即使。⑬奏御:上奏帝王。⑭蠲除:蠲音「捐」,juān ㄐㄩㄢ。廢除,免除。⑮精:精簡,精練簡要。⑯受成:接受已定的謀略。引申為辦事全依主管的計畫而行,不自作主張。⑰復以罪下:再罪責辦事的屬下官員。⑱歲終:年底,一年快結束的時候。⑲事功:功績,功業,功勞。⑳責:負責。

【白話】(劉頌上疏說):「全國的政事這麼多,不是俯身傾聽下邊的意見就可以事事周全。並且創業之初的情況很難考查得細密,而查看事情的最終成效就很容易明白。當今的君主不能把繁雜的事務交託給臣下辦理,從而坐等事情的成功,反而要與群臣一起在事情剛剛開始時共同謀劃,這樣就使得功勞和罪過很難區分,而官員本身的賢能與否也難以辨別了。陛下縱然不能盡得坐享其成之理,不能將事務都委託給下邊大臣辦理,到如今,也要在需要上奏皇帝的事情中,事先免除那些不緊急的奏疏,使需要皇帝親自處理的緊要事情得到精簡,這樣陛下的政務,三分就減掉二分了。而今親自做事的人,是接受了上邊的指令而照章辦事,上邊若有過失,就不能再罪責辦事的官員了。到年底,事務不能完成,功業無法建立,責任也不知道由誰來負。」

周公戒于王曰:「文王罔攸①兼②于庶言③、庶獄④、庶慎⑤,惟有司⑥之牧夫⑦。」文王無所兼知於毀譽眾言,及眾刑獄,眾所當慎之事,惟慎擇有司牧夫而已。勞於求才,逸於任賢。(卷二 尚書)

【註釋】①罔攸:無所。②兼:兼知。③庶言:群言,輿論。④庶獄:諸凡刑獄訴訟之事。⑤庶慎:眾所當慎之事,即各種敕戒(警誡,教誡)。⑥有司:官吏。古代設官分職,各有專司,故稱。⑦牧夫: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。

【白話】周公勸誡成王說:「文王在位時並沒有兼管社會輿論、各種獄訟案件及各種教敕警誡之事,均由有關部門的主管官員裁決。」

夫唯信而後可以使人。昔者齊威王,使章子將而伐魏,人言其反者三,威王不應也。自是之後,為齊將者,無有自疑之心,是以兵強於終始也。(卷五十 袁子正書)

【白話】只有信任人,然後才可以任用人。過去,齊威王任章子為大將討伐魏國,別人多次說章子會造反,齊威王都沒有聽信。從此之後,做齊國大將的人就不會有被懷疑的後顧之憂了,所以齊國軍隊始終很強大。

夫有不急①之官,則有不急之祿,國之蛑賊②也。明主設官,使人當於事。人當於事,則吏少而民多。民多則歸農者眾,吏少則所奉③者寡。使吏祿厚則養足④,則無求於民。無求於民,姦軌⑤息矣。(卷五十 袁子正書)

【註釋】①不急:不切需要。②蛑賊:蛑音「謀」,móu ㄇㄡˊ。吃禾苗的害蟲。比喻敗類、禍害。蛑今作「蟊(音「毛」,máo ㄇㄠˊ)」。③奉:供養。④養足:供養充足。⑤姦軌:即姦宄(音「鬼」,guǐ ㄍㄨㄟˇ)。指違法作亂的事或人。軌:通「宄」。作亂或盜竊的壞人。

【白話】有不必要的官職,就會有不必要的俸祿,這是國家的害蟲。英明的君主設置官職,使人數和政事相稱。人數和政事相稱,就會讓官吏減少而百姓增多。百姓多,從事農業勞動的就多;官吏少,拿俸祿的人就少。使官吏俸祿多則足以供給家用,這樣官吏就不會再向民間索求。不向民間索求,違法作亂的事就停息了。

凡使賢不肖①異。使不肖以賞罰,不肖者喜生惡死,則可使也矣。使賢以義。唯義所在,死生一也。故賢主之使其下也,必以義,必審賞罰,然後賢不肖盡為用也。(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)

【註釋】①不肖:不賢、不材的人。

【白話】大凡任用賢德之人和不賢之人,方法不同。任用不賢之人依靠獎懲,任用賢德之人依靠道義。所以賢明的君主任用臣下必定合乎道義,必定慎重地進行獎賞和懲罰,然後賢德之人和不賢之人都能為君主所用。

夫事積久,則吏自重;吏安,則民自靜。《傳》①曰:「五年再閏②,天道乃備。」夫以天地之靈,猶五載以成其化,況人道哉!(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)

【註釋】①《傳》:音「賺」,zhuàn ㄓㄨㄢˋ。解釋經義的文字、書籍。此處指解釋《周易》的《易傳》,又稱《十翼》。《易傳》共七種十篇,它們是:《彖傳》上下篇、《象傳》上下篇、《繫辭》上下篇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、《說卦》、《雜卦》。②再閏:農曆五年設置兩個閏月,謂之再閏。《易.繫辭上》:「五歲再閏。」

【白話】官吏任事時間久了,自然會自珍自愛;官吏安於其位,那老百姓也就安靜無擾。《易傳》上說:「五年有兩個閏月,天道才運行完備。」即使是天道,還要歷經五年的時間才完成其變化,何況人間的事情呢?

智如原泉①,行可以為表儀②者,人師也。智可以砥礪③,行可以為輔檠④者,人友也。據法守職⑤,而不敢為非者,人吏也。當前快意⑥,一呼再諾者,人隸也。故上主以師為佐,中主以友為佐,下主以吏為佐,危亡之主以隸為佐。欲觀其亡,必由其下。故同明者相見,同聽者相聞,同志者相從,非賢者莫能用賢。故輔佐左右所任使⑦,有存亡之機,得失之要也,可無慎乎!(卷八 韓詩外傳)

【註釋】①原泉:源泉,即有源之水。原:「源」的古字。②表儀:表率,儀範。③砥礪:磨鍊,鍛鍊。④輔檠:檠音「情」,qíng ㄑㄧㄥˊ。相互矯正。檠:矯正,多指矯正弓弩。商務本此處校勘記云:「檠作弼(音「必」,bì ㄅㄧˋ)」。弼:輔佐,輔助。⑤守職:忠於職守。⑥當前快意:在人面前投合對方的心意。⑦任使:差遣,委用。

【白話】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不枯竭,行為可以作為眾人表率的人,是人之師。智慧可以互相磨鍊提升、行為可以互相矯正的人,是人之友。依據法規做事、恪守職責、不為非作歹的人,是人之吏。在人前投合對方的心意,對方一呼喚,連聲應諾,是人之奴。所以有道的明君以人師作為他的輔佐,中等才德的君主以人友作為他的輔佐,下等的君主用人吏作為他的輔佐,使國家危亡的君主用人隸作為他的輔佐。要看一位君主是否會滅亡,一定先觀察他的下屬。所以眼光同樣敏銳的人能相互看見,耳朵同樣靈敏的人能相互聽到,志趣相投的人能相互跟隨,不是賢君就不能任用賢臣。所以君主對於左右輔佐大臣的委用,其中就隱藏著國家存亡的機兆、政治得失的關鍵,怎麼可以不謹慎對待呢?

正臣進者,治之表也;正臣陷者,亂之機①也。(卷十五 漢書三)

【註釋】①機:先兆、徵兆。

【白話】忠正之臣得到任用,這是治世的表現;忠正之臣遭到陷害,那就是混亂的先兆。

古之聖王,所以潛處①重闈②之內而知萬里之情,垂拱③衽席④之上而明照八極⑤之際者,任賢之功也。(卷二十八 吳志下)

【註釋】①潛處:深居。②重闈:重重宮門,指深宮。③垂拱:垂衣拱手,不親理事務。多指帝王的無為而治。④衽席:音「任」,rèn ㄖㄣˋ。床褥與莞簟(音「官電」,guān diàn ㄍㄨㄢ ㄉㄧㄢˋ,蒲席與竹席),引申為寢處之所。衽,臥席,指床褥。⑤八極:八方極遠之地。

【白話】古代的聖王之所以居住在深宮之內,就知道萬里之外的事情;垂衣拱手安坐在衽席之上,而能明察八方最遠地區的情況,是因為任用賢才的結果。

賢主必自知士,故士盡力竭智,直言交爭①,而不辭其患。士為知己者死,故盡力竭智,何患之辭也。(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)

【註釋】①交爭:交相諫諍。

【白話】賢主之所以成為賢主,一定是由於能賞識和任用賢士,這樣賢者就能竭盡心力和智慧,直言相諫,也不怕招來禍患。

聖主者,舉賢以立功,不肖主舉其所與同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白話】聖明的君主任用賢人來建立功業,不賢的君主只任用習氣愛好與他類同的人。

選舉莫取有名,名如畫地作餅,不可啖①。(卷二十六 魏志下)

【註釋】①啖:音「但」,dàn ㄉㄢˋ。吃。

【白話】選拔人才時不要只知道選取有名氣的人,名氣如同畫在地上的餅,是不能吃的。

故搆①大廈者,先擇匠,然後簡材;治國家者,先擇佐②,然後定民。(卷四十九 傅子)

【註釋】①搆:音「夠」,gòu ㄍㄡˋ。架屋、營造。②佐:輔佐的大臣。

【白話】所以,建築大廈的人,必先選擇工匠,然後準備材料;治國的君主,須先選擇良臣,然後才能治理好百姓。

治亂榮辱之端,在所信任。所信任既賢,在於堅固而不移。(卷十五 漢書三)

【白話】安定與動亂、榮譽與恥辱的發端,就在於君主所相信並任用的人。所信任的人已經是賢才了,那就要堅信他而不動搖。

耳不知清濁①之分者,不可令調音;心不知治亂之源者,不可令制法度(無度字)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清濁:音樂的清音與濁音。

【白話】耳朵不能分辨清濁聲調的人,不可以讓他調整音律;心裡不懂治亂根源的人,不可以讓他制定法令。

哀公問曰:「何為則民服①?」哀公,魯君謚也。孔子對曰:「舉直②錯諸枉③,則民服;錯,置也。舉正直之人用之,廢置邪枉之人,則民服其上。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。」(卷九 論語)

【註釋】①服:信服、佩服。②直:指公平正直的人。③枉:邪曲不正直。

【白話】魯哀公問孔子:「如何才能使百姓服從政府?」孔子回答:「舉用正直的人,把他的職位安排在邪惡不正的人上面,或廢除邪惡不正之人,百姓對政府有信心,自然會服從;若是舉用邪惡不正的人,職位又放得比正直的人高,百姓心中就不會服從。」

以言取人,人飾其言;以行取人,人竭①其行。飾言無庸②,竭行有成。(卷八 周書)

【註釋】①竭:盡。②無庸:沒有用處。

【白話】根據一個人的言論來判斷人品,人們就會用技巧來修飾言語;如果是依行為來判斷人品,人們就會盡力充實內在的德行。巧飾言語毫無用處,盡力完善德行必將會有成就。

故明王之任人,諂諛不邇①乎左右,阿黨②不治乎本朝;任人之長,不強其短;任人之工③,不強其拙。此任人之大略也。(卷三十三 晏子)

【註釋】①邇:音「耳」,ěr ㄦˇ。接近。②阿黨:逢迎上意,徇私枉法;比附於下,結黨營私。③工:巧、精。

【白話】賢明的君主任用人選時,諂媚阿諛的人不放在身邊,結黨營私的人不得治理政事;用人要發揮他的優點,不強求他的不足;任用他的專長,不強求他的短處。這就是用人的基本原則。

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祿者,則欺而濁;知重其祿,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,則竭而不足;知少其吏,而不知所以盡其力者,則事繁而職闕①。(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)

【註釋】①闕:音「缺」,quē ㄑㄩㄝ。

【白話】君主知道提倡清廉,而不懂得增加官員的俸祿,官員就會形成欺詐和貪污腐敗的風氣;懂得增加俸祿,而不知道怎樣減少官吏,財力就會空虛不足;知道減少官吏,而不懂得如何使他們發揮能力,事情就會繁多而顯得職位短缺。

故德厚而位卑者,謂之過;德薄而位尊者,謂之失。寧過於君子,而無失於小人。過於君子,其為怨淺矣;失於小人,其為禍深矣。(卷三十二 管子)

【白話】德行厚實的人反而屈居下位,這是君主的過錯;德行淺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貴,這是君主的失誤。寧可委屈了君子,而不能誤用了小人。委屈了君子,他的抱怨不深;誤用了小人,他引發的禍患卻是最深遠的。

(舊無今字補之)一國之士,多者千數,或流徙異邦,或給役①殊方②,面猶不識,況盡其才力?而中正③知與不知,其當品狀,采譽於臺府④,納毀於流言⑤。(卷三十 晉書下.傳)

【註釋】①給役:供應使役。②殊方:遠方,異域。③中正:官名,以區別人物出身的貴賤。三國時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,郡邑設小中正,州設大中正,品第人才,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,上報大中正,核實後上報司徒,司徒再核,然後付尚書選用。晉、南北朝皆因襲其制,至隋始廢。④臺府:指中央政府機構。⑤流言:沒有根據的話,多用於毀謗他人。

【白話】現在一個地方的讀書人多達千餘,有的漂泊遷徙到異方,有的供職服役於他鄉,(地方的中正官)連他們的長相都不知道,更何況要人盡其才的知人善任呢!而中正官不論一己確知與否,在劃定人才品級的時候,或者採取中央政府機構的讚譽,或者查照蜚短流長的輿論。

使賢者食於能①,鬭士②食於功③。賢者食於能,則上尊而民從;鬭士食於功,則卒輕患而傲敵④。二者設於國,則天下治而主安矣。(卷三十二 管子.法法)

【註釋】①食於能:依靠才能享受俸祿。②鬭士:戰士。③食於功:依靠功勞享受俸祿。④傲敵:傲視敵人。

【白話】要讓賢德的人憑才幹享受俸祿,讓戰士憑戰功接受獎賞。賢德的人憑能力享受俸祿,才能受到國君尊貴與人民的服從;戰士憑功勞榮獲獎賞,士兵就會不在乎禍患而傲視敵人。這二種做法通行於全國,天下就得以太平而君主也能安心了。

景公問晏子曰:「古之蒞國①治民者,其任人何如?」對曰:「地不同宜(宜作生),而任之以一種,責②其俱生,不可得也;人不同能,而任之以一事,不可責徧成焉。責焉無已,知者有不能洽③(洽作給)矣;求焉無饜④,天地有不能贍⑤矣。」(卷三十三 晏子.問上)

【註釋】①蒞國:蒞音「立」,lì ㄌㄧˋ。治理國家。②責:索取,求取,要求。《墨子.公孟》:「勸於善言而葬,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。」③洽:周遍。④饜:音「厭」,yàn ㄧㄢˋ。滿足。《左傳.哀公十六年》:「吾聞之,以險徼(音「腳」,jiǎo ㄐㄧㄠˇ)幸者,其求無饜。」⑤贍:音「善」,shàn ㄕㄢˋ。滿足。

【白話】景公問晏子:「古代治理國家、統治人民的君主,他們如何任用人才?」晏子說:「每一土地各有適宜生長的植物,可以選擇一適合的作物栽種,要求所有植物都能生長得好,這是不可能的;每個人才能各不相同,可以委任一適合的職事,不可能要求他所有的事都能做好。如果對人的要求無窮無盡,就算有才智的人也有不能讓人滿意的時候!如果貪求永無止盡,就算是天地也有不能令人滿足的時候。」

悼襄王①問龐煖②曰:「夫君人者,亦有爲其國乎?」龐煖曰:「王獨不聞兪拊③之爲醫乎?已識(識作成)必治,神避之。昔堯之任人也,不用親戚,而必使能;其治病也,不任所愛,必使舊醫。」襄王曰:「善。」龐煖曰:「王其忘之乎?昔伊尹醫殷,太公醫周,百里④醫秦,申麃⑤醫郢⑥,原季⑦醫晉,范蠡⑧醫越,管仲⑨醫齊,而立五國霸。其善一也,然道不同數⑩。」(卷三十四 鶡冠子.世賢)

【註釋】①悼襄王:趙悼襄王(?—西元前二三六年),戰國末期趙國君主,嬴姓,趙氏,名偃,趙孝成王之子。②龐煖:煖音「暖」,nuǎn ㄋㄨㄢˇ。戰國縱(音「宗」,zōng ㄗㄨㄥ)橫家。龐煖出身不明,據《鶡(音「何」,hé ㄏㄜˊ)冠子》記載,最早出現於趙武靈王時期,曾與趙武靈王及趙悼襄王談論兵法。煖即「暖」。③兪拊:拊音「夫」,fū ㄈㄨ。古代良醫,相傳為黃帝之臣。醫病不用湯藥,只給病人割皮解肌,洗滌內臟。也作「俞柎(音「附」,fù ㄈㄨˋ)」、「踰跗(音「附」,fù ㄈㄨˋ)」。④百里:百里奚,亦作百里傒,亦稱百里子。字井伯,春秋虞國人,生卒年不詳。晉滅虞後,百里傒被楚人所虜,秦穆公素知其賢名,以五張羊皮贖之,並授以大夫之職,故也稱為「五羖(音「古」,gǔ ㄍㄨˇ)大夫」。⑤申麃:麃音「標」,biāo ㄅㄧㄠ。春秋時期楚國人。⑥郢:音「影」,yǐng ㄧㄥˇ。春秋時楚國的都城。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。⑦原季:指趙衰,即趙成子,字子金,亦稱成季、孟子余。趙衰是跟隨晉文公流亡多年,並且頗受倚重的功臣,但他從不爭權奪利,不計較個人地位。回國後,曾任原(今河南濟源北)大夫,故亦稱原季。⑧范蠡:蠡音「李」,lǐ ㄌㄧˇ。人名。字少伯,生卒年不詳,春秋楚人。與文種同事越王句(音「勾」,gōu ㄍㄡ)踐二十餘年,苦身戮力,卒以滅吳,尊為上將軍。蠡以大名之下,難以久居,且句踐為人,可與共患難,難與同安樂,遂浮海適齊,變姓名為鴟(音「吃」,chī ㄔ)夷子皮。至陶,操計然之術以治產,因成巨富,自號陶朱公,後人尊稱「商聖」。⑨管仲:史稱管子,字仲,名夷吾,謚曰「敬仲」,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。初事公子糾,後事齊桓公,為相。推行改革,通貨積財,富國強兵,齊國逐漸強盛。齊桓公尊為「仲父」,為法家之祖。也稱為「筦(音「管」,guǎn ㄍㄨㄢˇ)子」、「管仲」、「仲子」。⑩數:策略、方法。

【白話】悼襄王問龐煖:「作為君主,也有治理國家的訣竅嗎?」龐煖說:「君主難道沒有聽說過俞拊行醫的事嗎?既知道病因,便一定能治好,連神鬼也得謙讓於他。昔日堯帝用人,不偏私任用親戚,而必定任用有才能的人。關於治療疾病,不偏愛任用私交親近的人,而會禮請經驗老道的醫生。」悼襄王說:「很對!」龐煖說:「君主難道忘了嗎?從前伊尹醫治殷朝的弊病,太公醫治周朝的弊端,百里奚醫治秦國的病根,申麃救治楚國郢都的禍患,原季醫治晉國的災殃,范蠡醫治越國的禍源,管仲醫治齊國的流弊,而成就這五諸侯國的霸業。這幾人的才幹都是一樣的優秀,但是卻有不同的治國策略。」

天地生萬物,聖人裁①之。裁物以制②分,便事以立官③。(卷三十六 尸子.分)

【註釋】①裁:裁決。②制:訂定,規畫。③官:官職。

【白話】天地生養滋育萬物,聖人則加以裁斷。聖人裁定事物並使萬物遵從各自的本分、職責,根據國家不同事務設立不同官職。

治水潦①者禹也;播五種②者后稷③也;聽獄④折衷⑤者皐陶⑥也。舜無爲也,而天下以爲父母。愛天下莫甚⑦焉。(卷三十六 尸子.仁意)

【註釋】①水潦:潦音「烙」,lào ㄌㄠˋ。水災、水患。②五種:指五穀,包含「稻、黍(音「屬」,shǔ ㄕㄨˇ)、稷、麥、菽(音「叔」,shú ㄕㄨˊ)」,後人多用來泛指多樣的穀類。③后稷:人名,古代周族的始祖。傳說有邰氏之女姜,踏巨人腳跡,懷孕而生,因一度被棄,故又名棄。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,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,教民耕種。④聽獄:審理訴訟。⑤折衷:調和太過與不及,使之得當合理。⑥皐陶:皐音「高」,gāo ㄍㄠ。陶音「搖」,yáo ㄧㄠˊ。人名。相傳為舜之臣,掌刑獄之事。⑦甚:超過。

【白話】治理水患免除人民災禍的人是大禹;播種五穀使人民免除飢荒的人是后稷;審理訴訟能得當合理的人是皋陶。舜帝知人善任,對天下百姓不給予過多的干涉,但是天下百姓卻把舜帝當成父母親般愛戴。由此可知,沒有人能比舜帝更愛護天下百姓了。

以天下之目視,以天下之耳聽,以天下之智慮,以天下之力爭,故號令能下究,而臣情得上聞,百官脩通①,群臣輻湊②。喜不以賞賜,怒不以罪誅,法令察而不苛,耳目通(通作聰)而不暗,善否之情,日陳於前而不逆,賢者盡其智,不肖者竭其力,近者安其性,遠者懷其德,用人之道也。(卷三十五 文子)

【註釋】①脩通:逐級上達,通於君主。脩:同「修」。循,依次。②輻湊:車輻條集中於軸心。

【白話】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,用天下人的耳朵傾聽,用天下人的智慧來思考,用天下人的力量來爭取天下人的幸福,所以號令能貫徹到底,民情得以上達,百官逐級上傳、通於君主,群臣擁護君主如同車輻條集中於車輪軸心。君主不因為高興就行賞賜,不因為憤怒就給予責罰,法令昭著卻不苛煩,視聽明達而不暗昧,好壞情況每天稟報上來而不抗拒、牴觸,使賢能者可竭盡其智慧,平凡之人能竭盡其能力,身邊的人能安定地生活,遠方的人感念君主的恩德,這是因為他掌握了用人之道的結果。

子曰:「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①?夫何為哉?恭己正南面②而已矣。」言任官得其人。故無為也。(卷九 論語)

【註釋】①與:語氣詞,表感嘆。②南面:古代人君聽政之位居北,其面向南,故後指居人君之位。

【白話】孔子說:「能夠無為而治的人,那就是舜吧?他做些什麼呢?只是對一切人、事心存恭敬,坐鎮於天子之位罷了。」(這是說舜能夠知人善任,用人而不自用,所以孔子以無為而治來讚美他。)

明王之使人①有五:一曰以大體②期之,二曰要③其成功,三曰忠信不疑,四曰至公無私,五曰與天下同憂。以大體期之,則臣自重;要其成功,則臣勤懼;忠信不疑,則臣盡節;至公無私,則臣盡情④;與天下同憂,則臣盡死。(卷五十 袁子正書)

【註釋】①使人:用人。②大體:重要的義理,有關大局的道理。③要:期望。④盡情:盡心盡力。

【白話】明君用人有五個要點:一是以識大體相期許,二是希望臣子建功立業,三是信任臣子而毫不懷疑,四是君王能大公無私,五是能與天下百姓同憂愁、共患難。以識大體相期許,臣子就會謹言慎行;希望他建功立業,臣子就會勤奮戒懼;對臣子堅信不疑,臣子就會竭盡志節效力;大公無私,臣子就會盡心竭力;與天下百姓同憂愁、共患難,臣子就會以死效忠。

賢主之用人,猶巧匠制木①,大小脩短②,皆得所宜;規矩方圓,各有所施③;殊形異材,莫不可得而用也。天下之物,莫凶於奚毒④,奚毒,附子。然而良醫橐⑤而藏之,有所用也。是故竹木草莽⑥之材,猶有不棄者,而又況人乎!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制木:裁取木料。②脩短:長短。脩:同「修」。長。③施:用。④奚毒:附子的別名,又名烏頭。根莖塊狀有毒,可作鎮痛藥。⑤橐:音「駝」,tuó ㄊㄨㄛˊ。用口袋裝。⑥莽:叢生的雜草。

【白話】賢德的君主任用人才,就像技藝高超的工匠裁取木料,無論大小長短,都各盡其用;用圓規、矩尺量取方圓,都用得恰到好處;就是形狀奇異、質地特殊的木材,也沒有不能用的。天下的植物,沒有比附子毒性更強的,然而良醫卻將它用袋子裝著收藏起來,因為它有用處。因此,竹木野草之類,尚且不被拋棄,更何況是人呢!

凡官民材,必先論之。論,謂考其德行、道藝也。論辨然後使之,辨,謂考問得其定也。任事然後爵之,爵,謂正其秩次。位定然後祿之。(卷七 禮記)

【白話】凡是從庶民中選用人才為官,須先考定其品德才能。評定了品德才能之後,即可分派他擔任一定的職務。能夠勝任所分派的職務,才正式給他授予品位。品位確定之後,才給予相應的俸祿。

古者工①不兼事,士不兼官。工不兼事則事省②,事省則易勝③。士不兼官則職寡,職寡則易守。故士位可世④,工事可常。古之宰物⑤,皆用其一能,以成其一事。是以用無棄人,使無棄才。若乃任使於過分之中,役物於異便之地,則上下顛倒,事能淆亂矣。(卷三十七 慎子)

【註釋】①工:古時對從事各種技藝勞動者的總稱。②省:簡;少。③勝:能夠承受,禁得起。④世:代代相傳。⑤宰物:謂從政治民,掌理萬物。

【白話】古時候,工匠不兼做其他事情,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職。工匠不兼做其他事情,事情就不多,事情不多就容易勝任。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職,職責就少,職責少則容易做到盡忠職守。所以士人的職位可以世代相承,工匠的職業可以長久不變。

人之愛人,求利之也。今吾子①愛人,則以政,以政與之。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,其傷實多。多自傷。子之愛人,傷之而已,其誰敢求愛於子?子於鄭國,棟也,棟折榱②崩,僑③將厭④焉,敢不盡言?子有美錦,不使人學製。製,裁。大官、大邑,身之所庇也,而使學者製焉。其為美錦,不亦多乎?言官邑之重,多於美錦。僑聞學而後入政,未聞以政學者也。若果行此,必有所害。譬如田獵,射御貫則能獲禽。貫,習也。若未嘗登車射御,則敗績厭覆是懼,何暇思獲?(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)

【註釋】①吾子:對對方的敬愛之稱。一般用於男子之間。這裡指當時鄭國的當國正卿子皮(姬姓,罕氏,名虎,字子皮)。②榱:音「摧」,cuī ㄘㄨㄟ。屋椽。③僑:子產自稱。姬姓,國氏,名僑,字子產,又字子美,諡成,又被稱為公孫僑、公孫成子、東里子產、國子、國僑、鄭喬,是春秋末期鄭國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改革家。子產執政期間,改革內政,慎修外交,極受鄭國百姓愛戴,後世對其評價甚高,將他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。④厭:指被壓。

【白話】(鄭國當國子皮想讓尹何做自己封邑的長官,尹何年紀太輕經驗不足,故子產對子皮說:)喜愛一個人,總是希望有利於他。現在您喜愛一個人,就把政事交給他,就像一個人不會用刀就讓他去宰割,多半會割傷他自己。您喜愛他,不過是傷害他罷了,這樣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?您對於鄭國,是棟梁。棟梁折斷,椽子會崩塌,我也將會被壓在底下,我怎敢不把話都說出來?比如您有漂亮的織錦,是不會給別人學著裁製衣服的。重要的官職、大的封邑,是自身賴以庇護的東西,反而讓學習的人去治理,它比起漂亮的織錦不是重要得多嗎?我只聽說學習好後才能從政,沒聽說通過做官來學習的。如果最終這樣做,必定有害處。好比打獵,射箭駕車熟練了,才能獵獲禽獸,如果還不曾登車射過箭駕過車,那麼只怕車子毀壞翻覆、人被碾壓,哪有心思顧到獵物?

親民授業,平理百事,猛以威吏,寬以容民者,令長①之職也。然則令長者最親民之吏,百姓之命也。國以民為本,親民之吏,不可以不留意也!(卷四十九 傅子)

【註釋】①令長:秦漢時治萬戶以上縣者為令,不足萬戶者為長。晉隋因之。後因以「令長」泛指縣令。

【白話】愛護民眾授予田業,公平處理各項民事,嚴肅以使下級官吏有敬畏之心,寬大以使人民得到包容蓄養,這是縣官的職責。縣官是最接近人民的官吏,關係到人民的性命。國家以人民為根本,對直接親近人民的官吏不能不關注啊!

故夫處①天下之大道而智不窮,興天下之大業而慮不竭,統齊群言之類而口不勞,兼聽古今之辨而志不倦者,其唯用賢乎。(卷五十 袁子正書)

【註釋】①處:定奪、決斷。

【白話】所以定奪天下的重大決策而智慧不會窮盡,興辦天下的大業而思想不會枯竭,統一百家之言而口舌不會勞累,兼聽古今言論而心志不會疲倦,只有使用賢才這一個辦法。

遭良吏,則皆懷忠信而履仁厚;遇惡吏,則皆懷奸邪而行淺薄。忠厚積則致太平,奸薄積則致危亡。(卷四十四 潛夫論)

【白話】百姓遇到好的官吏,就都會心懷忠信而品行仁厚;碰到不良官吏,就都會心懷奸邪而行為淺薄。積累忠信仁厚就會實現天下太平,積累奸邪刻薄就會導致天下危亡。

非獨臣有不盡忠,亦主有不能使也。百里奚愚於虞,而智於秦;豫讓苟容中行,而著節①智伯。斯則古人之明驗矣。(卷二十五 魏志上)

【註釋】①著節:彰顯其節操。

【白話】(治國成效不彰)不僅僅是因為臣子不盡忠,君主不善用人也是原因之一。百里奚在虞國時顯得愚鈍,在秦國時顯得很有智慧;豫讓在中行氏手下只是苟且容身,而在智伯手下卻顯示出他的節操。這都是古人中很明顯的例證。

明主任人之道專,致人①之道博。任人道專,故邪不得間②。致人之道博,故下無所壅。任人之道不專,則讒說起而異心生。致人之道不博,則殊塗塞而良材屈。(卷四十九 傅子)

【註釋】①致人:招致人才。②間:音「見」,jiàn ㄐㄧㄢˋ。挑撥離間,使人不和。

【白話】明智的君主,用人之道專一,招攬人才的途徑寬廣。用人之道專一,所以邪惡之徒不能離間。招攬人才的途徑寬廣,進才之路才不會被壅塞。用人之道不專一,讒言就會出現,異心就會產生。招攬人才的途徑不寬廣,則各條管道都會堵塞,而人才也會被埋沒。

柔遠①和邇②,莫大寧民③。寧民之務,莫重用賢。用賢之道,必存④考黜⑤。(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)

【註釋】①柔遠: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。②邇:近。③寧民:安民,使人民安定。④存:立、設置。⑤考黜:黜音「觸」,chù ㄔㄨˋ。按一定標準考核以確定官吏的升降。

【白話】安撫遠方、和睦近處,再沒有比使人民安定更重大的了。使人民安定的關鍵,沒有比任用賢人更重要的了。任用賢者的辦法,是一定要設立考核與罷免的制度。

昔之獄官,唯賢是任,故民無冤枉。升泰①之祚②,實由此興。(卷二十七 吳志上)

【註釋】①升泰:《三國志》通行本作「休泰」。升泰,太平安寧。休泰,安好、安寧。②祚:音「做」,zuò ㄗㄨㄛˋ。福運。

【白話】從前主持刑獄的官員,只有賢能之人才可擔任,所以百姓沒有冤屈。安寧太平的福運,其實是由此興起的。

是故有大略①者,不可責②以捷巧;有小智者,不可任以大功③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大略:遠大的謀略。略,謀略、智謀。②責:要求、期望。③功:事情、事業。

【白話】有雄才大略的人,不能苛求他們敏捷和靈巧;有小小才智者,不可委任他們去做大事業。

天下樞要①,在於尚書②,尚書之選,豈可不重?而間者多從郎官③,超升此位,雖曉習文法,長於應對,然察察小惠,類無大能。宜簡嘗歷州宰素有名者,雖進退舒遲,時有不逮,然端心向公,奉職周密。(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)

【註釋】①樞要:指中央政權中機要的部門或官職。②尚書:相當於現在的部長。③郎官: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。

【白話】天下最重要的職位在於尚書,尚書的選拔豈能不重視?然而現任尚書大多是從郎官提升上來的,儘管他們通曉文法,善於應對,但這只是小聰明,大多沒有辦大事的能力。因此應當選拔那些做過州官且素有名聲的人任職,他們應對雖然遲緩,有時比不上別人,但他們一心向著國家,忠於職守且辦事周密。

 

故選不可以不精,任之不可以不信,進不可以不禮,退之不可以權辱。(卷四十八 典語)

【白話】選拔大臣,不能不精確恰當;任命大臣,不能不信任;進用為官,不能不以禮相待;辭退官職,也不能使他們受到屈辱。

夫除無事之位,損不急之祿,止浮食①之費,并從容之官。使官必有職,職任其事,事必受祿,祿代其耕,乃往古之常式②,當今之所宜也。(卷二十五 魏志上)

【註釋】①浮食:不作而食。②常式:法式、常規。

【白話】撤除無事可幹的職位,減省不急需的俸祿,停發不做事、白領俸祿之人的費用,撤併無事可做的官員。讓每位官員一定有職責,有職責均需承擔事務,承擔事務一定要接受俸祿,用俸祿代替耕作,這是古代的常規,也是當今社會應該採取的原則。

使賢者為之,則與不肖者規①之;使智者慮之,則與愚者論之;使修士行之,則與奸邪之人疑之。雖欲成功,得乎哉!(卷三十八 孫卿子)

【註釋】①規:規正、改正。

【白話】讓賢能的人為政,卻與不賢的人規正他;讓有智慧的人謀慮政事,卻與愚昧的人評論他;讓品德良好的人施行政令,卻與奸邪的人懷疑他。雖然想成功,怎麼可能辦得到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