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

治要綱目

貴德 > 學問

君子愛日①以學,及時以行②,難者③弗避④,易者弗從⑤,唯義⑥所在。日旦就業⑦,夕而自省思,以没其身⑧,亦可謂守業⑨矣。(卷三十五 曾子.脩身)

【註釋】①愛日:珍惜時日。②及時以行:隨時按照所學的去做。行,實際地做。③難者:困難處。④弗避:不迴避。⑤弗從:不盲從。⑥義:遵循正理,遵循大自然的規則。無論是為自己,或者為別人,思想言行都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不違背道理,也就是天理良心。⑦就業:按照所學去落實。就,按照。業,學業。⑧以没其身:没音「末」,mò ㄇㄛˋ。直到終其一生。没,終。⑨守業:堅守學業。

【白話】君子愛惜每天的時間來學習,學到的知識及時落實生活,不迴避困難,不貪圖安逸,只考慮道義的所在。君子早晨起來就開始按照所學去落實,到了夜晚就深思自省這一天的所做所行,直到老死。一輩子都這樣,可以稱得上堅守學業了!

弟子問於曾子曰:「夫士①何如則可爲達②矣?」曾子曰:「不能則學,疑則問。欲行③則比④賢,雖有險道,脩(脩作循)行⑤,達矣!今之弟子,病⑥下人⑦,不知事賢⑧,耻不知而又不問,是以惑闇⑨終其世而已矣。是謂窮⑩民。」(卷三十五 曾子.制言)

【註釋】①士:讀書人。②達:通曉事理。③行:實際地做。④比:媲美、仿照。⑤脩行:依循正道而行。⑥病:以為羞辱。⑦下人:居於人之後。⑧事賢:向賢人拜師學習。事,指從師求學。⑨惑闇:困惑不解。闇,同「暗」。⑩窮:指不通達。與「達」相對。

【白話】弟子請問於曾子說:「讀書人要怎麼樣才能行事通達?」曾子回答說:「不會就學習,有疑惑就請教賢能的人,想做事就仿照賢人,雖然有艱險的道路,按照這個方法去做,就行得通。現在的一些學生恥於居人之下,不知道拜賢人為師,羞愧自己不懂卻又不去請教,因此只能困惑不解的終其一生罷了。這就是難以通達的人了。」

夫學譬之猶礪①也。夫昆吾之金②,而③銖父之錫④,使⑤于越之工,鑄之以爲劔,而勿加砥礪⑥,則以刺不入,以擊不斷。磨之礱礪⑦,加之以黃砥⑧,則其刺也無前⑨,其擊也無下⑩。自是觀之⑪,礪之與弗礪,其相去⑫遠矣。(卷三十六 尸子.勸學)

【註釋】①學譬之猶礪:把學做個比喻就如同礪。猶,如同。礪,粗的磨刀石。此指磨東西。②昆吾之金:昆吾山上出產的赤銅。《山海經.中山經》晉.郭璞.注:「此山出名銅,色赤如火,以之作刃,切玉如割泥也。周穆王時,西戎獻之,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。」③而:等立連詞,與。④銖父之錫:銖音「朱」,zhū ㄓㄨ。銖父出產的錫。清嘉慶蕭山汪繼培輯《尸子》注云:「《吳越春秋》言赤堇之山破而出錫,若耶之溪涸而出銅,區治子因以造純鉤之劍,銖父之錫亦赤堇類也。」⑤使:役使。⑥砥礪:砥音「底」,dǐ ㄉㄧˇ。此作動詞,磨利。砥,細的磨刀石。⑦礱礪:礱音「龍」,lóng ㄌㄨㄥˊ。磨石。礱,一種用來磨去穀殼的器具。⑧黃砥:細的磨刀石色黃,故稱黃砥。⑨其刺也無前:向前直刺,前無所阻。《莊子.說劍》:「此劍,直之無前,舉之無上,案之無下,運之無旁。」⑩其擊也無下:向下直擊,下無所阻。⑪自是觀之:由此看來。⑫相去:相差、相距。

【白話】學習就像磨東西一樣。昆吾出產的銅,銖父出產的錫,經過越國工匠加工,鑄成青銅劍,如果不加以磨利,那麼用來刺東西就刺不進去,用來砍東西就砍不斷。如果先用粗砂磨石磨過,再用細砂磨石磨利,那麼再用它向前直刺,前無所阻;向下直擊,下無所阻。由此看來,青銅劍的磨與不磨,有很大的差別。

蓋聞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,疾沒世而名不稱。故曰: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是以古之志士,悼年齒①之流邁②,而懼名稱之不建也,故勉精厲操,不遑③寧息④。且以西伯⑤之聖,姬公⑥之才,猶有日昃⑦待旦⑧之勞,故能隆王道⑨,垂名億載,況在臣庶,而可以已乎?(卷二十八 吳志下)

【註釋】①年齒:年齡。②流邁:猶流逝。③遑:音「黃」,huáng ㄏㄨㄤˊ。閒暇。④寧息:安定休息。⑤西伯:指周文王,姓姬,名昌,商朝末年為西伯侯。⑥姬公:指周公,姬姓,名旦。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。⑦日昃:昃音「仄」,zè ㄗㄜˋ。太陽偏西,約下午二時左右。指文王太陽偏西還顧不上吃飯,形容專心致志,勤於政事。語出《尚書》:「(文王)自朝至于日中昃,不遑暇食,用協和萬民。」昃:指日西斜。⑧待旦:即坐以待旦,坐著等待天明,表示勤謹。語出《孟子》:「周公思兼三王,其有不合者,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;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」⑨王道:以德治國之道。

【白話】聽說君子以年富力強而功業未能建立為羞恥,憂慮人在將死之時名聲還未能顯揚。所以(孔子)說:一開始求學的時候,好像追人,而有追不上的感覺;勤學有得以後,必須溫習,猶如得了一物生怕遺失一樣。因此古代的有志之士,傷感於時光的流逝,而害怕功名不能建立,所以精勤奮勉,砥礪節操,無暇安閒休息。況且憑著文王的聖明、周公的才能,還有忙碌到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、勤於政事而坐等天明的辛勞,才可以使王道興隆,美名流傳億萬年,更何況普通的臣民,難道可以止步不前嗎?

人莫不知學之有益於己也,然而不能者,嬉戲害之也。人皆多以無用害有用,故知不博而日不足。以鑿觀池之力耕,則田野必闢①矣;以積土山之高脩隄②防,則水用必足矣;以食狗馬鴻鴈之費養士,則名譽必榮矣;以弋獵③博奕④之日誦《詩》、《書》,則聞識必博矣。(卷四十一 淮南子)

【註釋】①闢:音「譬」,pì ㄆㄧˋ。開墾。②隄:同「堤」。擋水的堤壩。③弋獵:弋音「意」,yì ㄧˋ。射獵;狩獵。④博奕:下棋之類的遊戲。

【白話】沒有哪個人不懂得學習對自己是有益處的,然而卻不能好好地去學習,這是貪圖玩樂害了他。人們大都是以無用之事來妨礙有用之事,所以智慧不廣博並且時間不夠用(因為虛度光陰)。如果用挖掘供觀賞的池塘的力氣去翻土犁田,那麼田野一定會被開墾出來;如果用堆積土山修高臺的工夫去興修堤防,那麼用水就一定會很充足;如果用餵養狗、馬、鴻、鴈所花的費用來奉養士人,那麼名聲一定榮耀;如果用射獵博弈的時間去誦讀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等經典,那麼學問一定會廣博。

君子博學,而日三省①乎己,則知②明而行無過矣。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③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;不聞先王④之遺言⑤,不知學問之大也。(卷三十八 孫卿子)

【註釋】①省:音「醒」,xǐng ㄒㄧㄥˇ。反省、檢查。②知:音「至」,zhì ㄓˋ。同「智」。聰明、智慧。③臨:由上看下,居高面低。④先王:指上古賢明君王。⑤遺言:猶古訓。

【白話】君子要廣泛學習聖賢教誨,而且要(效法曾子那樣)每日多次反省自己的身心行為有無過錯,照這樣下去,就能夠成為一個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失的人了。所以不登上高山,就不知道天有多高;不俯視深谷,就不會知道地有多厚;沒有聽聞古聖先王的教誨,就不知道聖賢學問之道的博大。

君子既學之,患其不博也;既博之,患其不習①也;既習之,患其不知②也;既知之,患其不能行也;既能行之,患其不能以讓也。君子之學,致此五者而已矣。(卷三十五 曾子)

【註釋】①習:複習。②知:省悟。這裡指理解。

【白話】君子學習聖賢教誨後,唯恐自己所學不淵博;所學的教誨淵博了,唯恐自己不能時時溫習;已經溫習了,唯恐自己不能夠理解;已經理解了,唯恐自己不能按照道理去落實;已經按照道理落實了,又唯恐自己做不到謙虛退讓。君子求學,若能做到這五個方面就行了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;士欲宣其義,必先讀其書。《易》曰:「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」(卷四十四 潛夫論)

【註釋】①志:記住、記載。②畜:音「序」,xù ㄒㄩˋ。培養。

【白話】工匠要想做好工作,必須先使工具精良;士人要想弘揚仁義道德,一定先要深入聖賢典籍。《易經》說:「君子應多多記取且用心領悟前人的嘉言善行,來積累培養自己的德行。」

子曰:「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」(卷九 論語)

【白話】孔子說:「我曾經整天不吃飯,通宵不睡覺,去冥思苦想,但毫無獲益,不如學習聖賢的經典。」

君子學必由其業①,問必以其序②。問而不決③,承間④觀色⑤而復之⑥。(卷三十五 曾子.脩身)

【註釋】①學必由其業:學習必須遵循所學。由,遵循。業,本指木版。古讀書將卷解開,依次置於大木版上,讀時稱「修業」,畢稱「卒業」。此指所學內容。《禮記.學記》云:「大學之教也,時教必有正業,退息必有居學。」②問必以其序:發問必須按部就班,謂不躐(音「列」,liè ㄌㄧㄝˋ)等。序,次也。《禮記.學記》云:「幼者而弗問,學不躐等也。」③決:排除壅塞,此指解決。④承間:間音「見」,jiàn ㄐㄧㄢˋ。指趁著老師有空的時間。⑤觀色:觀察臉色。⑥復之:再就教於老師。

【白話】君子學習,必須遵循所學;如有所問,必定要適合所學的程序;問後疑難依然沒有解決,就把握住間隙,觀察著老師臉色,再向老師請問。

子路①卞②之野人③,子貢④衛⑤之賈人⑥,顏涿聚⑦盜也,顓孫師⑧駔⑨也。孔子敎之,皆爲顯士⑩。(卷三十六 尸子.勸學)

【註釋】①子路:孔子弟子。(西元前五四二—前四八O年)姓仲,名由,字子路,一字季路。春秋魯國卞(音「便」,biàn ㄅㄧㄢˋ)人。性好勇、事親孝。仕衛,死於孔悝(音「虧」,kuī ㄎㄨㄟ)之難。富政治長才,在孔門四科中,列於政事科。②卞:地名。春秋時魯邑,故址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五十里。③野人:沒有爵祿的庶民。④子貢:孔子弟子(西元前五二O—前四四六年)。姓端木,名賜,字子貢,春秋衛國人。善於經商,有口才,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,料事多中。⑤衛:諸侯國名。為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,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,後滅於秦。⑥賈人:賈音「古」,gǔ ㄍㄨˇ。做買賣的人。⑦顏涿聚:涿音「卓」,zhuó ㄓㄨㄛˊ。名庚,春秋時齊景公的大臣。⑧顓孫師:顓音「專」,zhuān ㄓㄨㄢ。孔子弟子。(西元前五O三—前四四七年),複姓顓孫,名師,字子張。春秋末陳國陽城(今河南登封)人。出身微賤,且犯過罪行,經孔子教育成為顯士。是孔子學生十二大賢之一。⑨駔:zǎng ㄗㄤˇ。居中介紹買賣馬匹的人。⑩顯士:著名的人士。

【白話】子路是卞這個地方的庶民,子貢是衛這個地方的商人,顏涿聚是個偷盜者,顓孫師是個馬匹交易的經紀人。他們一經孔夫子教育後,都成為著名的士人。

孔子曰:「生而知之①者,上也;學而知之者,次也;困②而學之,又其次也;困,謂有所不通也。困而不學,民斯為下矣。」(卷九 論語)

【註釋】①生而知之:即天性仁厚的意思。之:這裡指的不是一般的知識技能方面的學問,而是道德學問的範疇。②困:有所不通,心智不開。

【白話】孔子說:「生下來就知道事理的,那是上等資質的人;學習後就能知道的,那是次一等資質的人;心智不開、有所不通然後苦學的,那是又次一等的人;天資愚鈍、心智不開而依然不學,是資質最差的了。」

子夏①曰:孔子弟子卜商也。「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盡忠節,不愛其身也。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雖曰未學,吾必謂之學矣。」(卷九 論語)

【註釋】①子夏:姓卜,名商,孔子弟子。

【白話】子夏說:「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,事奉君上能盡忠職守(崇尚道義超過對自己身體的愛惜),與朋友交往能誠信無欺。這樣的人,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問,我必定說他已有學問了。」

善學者,假先王以論道;善因者,借外智以接物。故假人之目以視,奚適①夫兩見;假人之耳以聽,奚適夫兩聞;假人之智以慮,奚適夫兩察。(卷五十 袁子正書)

【註釋】①奚適:猶言奚啻。何止;豈但。

【白話】善於治學的人,藉助古聖先王來闡明道理;善於憑藉外力的人,藉助他人的智慧來應對萬事萬物。所以藉助別人的眼睛來看,何止能看清楚兩方面的事物;藉助他人的耳朵來聽,何止能聽到兩方面的聲音;藉助別人的智慧來思考審察,何止能明察兩方面的事理。

夫《易》,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①也。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;唯幾也,故能成天下之務;極未形之理,則曰深。適動微之會,則曰幾也。唯神也,故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。(卷一 周易)

【註釋】①極深而研幾:極深,是由宇宙的萬象,深入觀察到宇宙人生的本體。研幾,是觀察自心初動的一念,及時警覺,讓它保持清明,不使它流入昏昧。極深的功夫是從研幾得到的。

【白話】《易經》,是聖人用於「極深研幾」的一門大學問。正因其深入洞徹宇宙人生,所以能通達天下人的心志;正因其讓人保持念頭清明,就永遠向吉背凶,所以就能夠成天下一切事務;正因其與宇宙大道神妙感通,故不需急疾,而事速成,不需主觀行動,而達目標。

子曰:「德之不修,學之不講,聞義不能徙也,不善不能改也,是吾憂也。」夫子常以此四者,為憂也。(卷九 論語)

【白話】孔子說:「品德不加修養,學問不深入講究,聽到合宜的道理不能遷徙,缺點不能改正,這都是我所擔憂的。」

今人皆知礪其劍,而弗知礪其身。夫學,身之礪砥①也。(卷三十六 尸子)

【註釋】①礪砥:砥音「底」,dǐ ㄉㄧˇ。磨礪。本為磨刀石。粗者為礪,細者為砥。

【白話】今天人們都知道磨礪自己的劍,卻不知磨礪自己的身心。修學,就是對自己身心的磨礪。

古之學者耕且養,三年而通一藝,存其大體①,玩②經文而已。是故用日約③少而蓄德④多,三十而五經立也。(卷十四 漢書二)

【註釋】①大體:重要的義理。②玩:反覆體會。③約:少、省減、簡約。④蓄德:修積德行。

【白話】古代的學者一面耕作勞動,一面修養自己的品德學問,三年通曉一部經,一般是掌握其中的要義,反覆體會經文罷了。所以花費的時間少,而蓄養的德行卻多,到三十歲就能通達五經了。

學不倦,所以治己也;教不厭,所以治人也。(卷三十六 尸子)

【白話】勤學不厭倦,這樣才能對治自身習氣,提升自身修養;教學不厭倦,這樣才能教育感化別人。

君子學以聚之,問以辨之,以君德而處下體,資納於物者也。寬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(卷一 周易)

【白話】君子勤奮學習以積累學問道德,有疑難則虛心請教來明辨真諦,用寬恕厚道的存心來待人接物,用仁慈博愛的精神廣行於天下。

曾子曰:「君子攻其惡,求其過,強其所不能,去私欲,從事於義,可謂學矣。」(卷三十五 曾子)

【註釋】①強:音「搶」,qiǎng ㄑㄧㄤˇ。勉力。②從事:參與做(某種事情)、致力於(某種事情)。

【白話】曾子說:「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,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,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,去除私欲,符合道義的事,當下去做,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。」

見善,必以自存①也;見不善,必以自省也。故非②我而當③者,吾師也;是④我而當者,吾友也;諂諛我者,吾賊也。(卷三十八 孫卿子)

【註釋】①存:鑒察,省察。②非:反對、責備。③當:音「蕩」,dàng ㄉㄤˋ。合宜,適宜。④是:贊成、肯定。

【白話】看到善行,必定一絲不苟地自我對照,並加以學習效法;看到不善,必定戒慎恐懼地反省檢點,並拿來警惕借鑑。所以批評指正我而又很恰當的人,就是我的老師;肯定贊同我而又很得當的人,就是我的益友;諂諛奉承我的人,就是禍害我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