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悌忠信禮義廉恥

作者:淨空老和尚

孝悌忠信禮義廉恥

中國的老祖宗,我們把它歸納起來,他只教給我們十二樁事情,好記!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可以超越這個範圍。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,對父母要懂得盡孝,對兄弟、對尊長要懂得盡悌,對國家、對人民要知道盡忠,對一切人要知道用信,不能夠欺騙,孝悌忠信。待人接物要懂得禮貌,禮非常重要,不能小看,你要是輕視了禮,社會就會動亂,家庭就不和,所以古人對這個禮非常重視。在一個家庭當中,父子、夫婦、兄弟人人都要守住禮,一家和睦,家和萬事興;在社會上人人懂禮,社會祥和,社會穩定和諧,它很重要。義,義是道義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這就是義。廉是廉潔,不取分外之財,不會佔別人一點便宜,這都叫廉。知恥,我們的德行不如人,恥辱!學術不如人那是其次,最重要是德行。縱然再貧賤,有德、有道,在社會上還是為人尊敬,即使到後世人家提到了,肅然起敬。我們想想孔子,想想顏回,二千五百年之後聽到這個名字還肅然起敬。他們在世的時候貧窮,也沒有社會地位,可以說是貧賤之人,但是他有道德,這一點重要。後面四個字,仁愛和平,仁,「推己及人」,想到自己就會想到別人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仁者愛人,愛人就不會害人。最後是和平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。你看老祖宗只教我們十二個字,這十二個字做到了,天下太平,社會就和諧,人這一生他真的過的是幸福美滿的人生,就這十二個字。這十二個字是性德,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的標準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O七集)2010/8/10 檔名:02-039-0107

中國聖賢人的教誨

中國這些聖人教我們什麼?也很簡單,幾千年來不變,這個總的綱領,幾個項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中國千萬年傳下來就這一點東西。儒家的四書五經、十三經,乃至於發展到《四庫全書》,裡面說的什麼東西?還不就是這點,絕對沒有離開這四個科目。這四個科目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我們再把它歸納,實在講就十二個字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就這十二個字四個科目,你細細看的時候,四個科目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。中國幾千年的教學,世世代代祖宗的承傳都是這個,從來沒有改變過;只是滿清亡國之後,民國成立,把它疏忽了。民國也沒有改變它,不像從前帝王時代那麼樣的重視,那麼樣的認真。他的認真重視,造成社會祥和,化解許許多多的災難。這些原理我們現在明白了。真的,佛經上所講的一點也沒錯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。我們的心態好,念念沒有離開這十二個字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能夠不違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你不違背它。這十二個字跟佛經典上所說的,跟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家的這些典籍,你去看,完全相同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九十六集)2010/8/5 檔名:02-039-0096

中國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之比較

古時候教育沒有現在這麼發達,我說這個話也有語病,為什麼?古時候真的有教育,現在學校雖然很多,它不是教育,跟中國古時候的教育不一樣。中國古時候的學校是教育,一點都不錯,教你怎樣做人,怎樣做個好人,這是教育。中國傳統的教育,教學的目的,《大學》上三綱就講得很明確、很清楚,教育的目的在哪裡?在「明明德,親民,止於至善」,這是從前教育的目的。說得更簡單一點,用一個字來說明,那就是《三字經》上講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教育的目的是讓我們回歸到本善,這是中國從前教育的目的。現在,現在這種教育找不到了,沒有了。現在教育教的是技術、技能,幫助你在社會上找一份工作可以謀生,是以這個為目的;換句話說,是以營利為目的,自私、營利為目的,跟古時候完全相違背。古人讀書志在聖賢,我為什麼讀書?我想做聖人,我想做賢人,聖賢就是回歸本善。念書的目的不相同。

在社會上謀生那不重要,老天爺既然是把我生下來,當然就有我一份口糧,不會餓死的,做人重要。你看現在,現在的社會,年輕人會做事不會做人,古時候的教育,會做人又會做事。為什麼?它是先教你做人,然後教你做事,人都沒有做好,就不要談做事了。我們在《論語》裡面,你看孔老夫子教學生,他教什麼?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第三個才是政事,政事就是你辦事情的能力,你將來願意從事哪一個行業,你學會之後可以謀生;德行跟言語在先。最後才是文學,文學就是藝術,提升自己生活品質,這是最後的事情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O九集)2010/8/11 檔名:02-039-01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