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抱古書 日出讀到星夜

【大陸新聞中心╱專題報導】 2007/01/08

雲南昆明昌源路口,一條羊腸小道向山頭蜿蜒,路上散落著牲畜留下的糞便。山頭一間百來平方公尺的單層平房,門廊前掛著三個字—乾元堂,一所避開鬧市的全日制私塾。 

私塾的主人李老師,蓄著長鬍子、穿著布衣,說話經常會有四書五經裡的言語迸出來,就像隨時掛在臉上的微笑一樣自然。七、八個孩子,有雲南、四川,還有廣西的。從三字經到老子、莊子、易經,這群遠離現代教育的孩子,抱著古文從太陽出來讀到星星爬滿夜空。

走進乾元堂,門後是客廳,中間有幾張桌子拼成的一張大桌子,旁邊圍了一圈長凳;桌上放個筆架,上面掛了七支毛筆,旁邊還放了一些白紙,這就是平時孩子們上課的地方。房租一個月四百元人民幣,裡面有五間小房,李老師和學生都住在這,還包括日常的生活李老師的兩個孩子也是學生,女兒大一些,今年六歲了。

李老師叫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,李老師說,小男孩易經比他背得還熟;果然,小男孩丫丫開始背起易經,流暢自然。記者問李老師:「雖然他能背,但是這些意思他能明白嗎?」李老師說,雖然不明白,但是不管是三字經、還是百家姓或倫語,中國血統的人對於自己的東西都有一種情結。對於這些小孩來說,最先是讓他們發聲,讓這些經典融到血液裡面去,以後待人待物碰到一些事情的時候,經典裡面的東西就能直接從腦海裡跳出來。

孩子們在乾元堂上課內容,除了讀古代經典,還學習書法、繪畫、古琴、下圍棋。不只李老師一人為孩子上課,很多老師都是從外面來的,義務教孩子。比如教古琴的老師來自南京,孩子上課比較隨意,古琴老師過來的時候,那段時間學習就集中在古琴;其他時間,孩子覺得自己比較適合念書,就讀經典,也可以繪畫或練書法。此外,所有家務都是學生們自己做。李老師還帶孩子戶外教學,到省外一些私塾上一段時間的課。

為什麼要辦全日制的私塾?「儒文爾雅,通達傳統經典,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基本的基因,沒有這個基因的話就變異了。作為一個中國人,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是必備的。」李老師闡述他所以致力於經典教育推廣的原因。「書法不會、古琴不會,儒家的涵養看不到」,李老師說,一些必備的素質,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,包括他自己這一代也是斷層的。這樣的斷層讓他憂慮,而現代教育彌補不了孩子這方面的缺憾。

在乾元堂學習的孩子,都已脫離現代的學校教育,包括李老師的兩個孩子,大女兒小學一年級後,就輟學跟著父親學習。李老師並不擔心這些孩子是否能成材,因為他覺得孩子肯定能成材。

【2007/01/08 聯合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