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和尚,彌陀化身
2023/5/3淨宗二祖善導大師圓寂紀念日
▶善導大師為何被稱作光明和尚?
▶為何善導大師不令大家修觀,反讓專稱名號?
一、勤篤苦行
善導大師(公元613年‒681年),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。年少時出家,便發願「托質蓮臺,棲生淨土」。唐太宗貞觀十五年,大師見西河道綽禪師的淨土九品道場,歡喜讚歎道:「念佛法門實在是成佛的津要之法。修其他法門,迂曲艱僻,是故難成。唯此法門,簡單易行,更得彌陀慈父的四十八大願加持,能令眾生速超生死輪迴苦海。」
善導大師於是勤篤精苦,晝夜禮佛、誦持佛號。師每次入室都是長跪著唱佛,而且不唱至氣力耗盡,絕不停止,可見大師求生淨土的無比誠心。一旦從念佛堂出,則為大眾演說淨土法門,啟發聽者生起信願。善導大師道行功深,嚴格持戒護律,纖毫都不違犯,苦行不懈、捨己為人,常將好衣美食供養大眾,而自己卻粗食陋衣,令大眾十分敬仰。
大師將信眾供養的淨財,一毫不為己用,而是用來書寫《阿彌陀經》十萬餘卷,並畫淨土變相三百壁。善導大師看到當時許多廢棄的古塔舊寺,遂發心修營,使得寺院燃燈持繼,法輪常轉,度生無數。
善導大師念佛至精,念一聲佛號,便口出一道光明,念十聲至百聲,光亦如是。唐高宗感其神異,賜寺額為「光明」,後世學人也因而尊稱為「光明和尚」。
公元645年,善導大師至長安,激發四眾弟子念佛修行。三年間,長安城充滿念佛人,可謂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,屠夫失業,滿城斷肉。在家、出家受其教化者多不勝數,有誦《彌陀經》十萬至五十萬遍者,有日課佛名自一萬至十萬者。期間得念佛三昧生淨土者,不可記數。
二、佛學思想
(一)徑路修行 但念彌陀
善導大師做《淨土偈》勸導世人:漸漸雞皮鶴髮,看看步行龍鐘,假饒金玉滿堂,豈免衰殘病苦。任汝千般快樂,無常終是到來。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
善導大師主張,若論學解,一切法門,都應當學。若論修持,須東擇契理契機的法門,方有實際的利益。念佛一法,因賅果海,果徹因源,最契眾生根機。
(二)觀經所說 專為凡夫
善導大師以前的古德認為:上三品是聖人、菩薩往生,中三品是小乘四果羅漢往生的,下三品才是我輩凡夫,即上三品凡夫沒分。而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中指出「此經定為凡夫,不為聖人。」意思是這部經是釋迦世尊專門為凡夫而說,不是為修行證果的聖人而說。
「五濁凡夫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。」「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,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,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。」善導大師此說,才真正符合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之本意。
(三)專修淨業 萬不漏一
有人曾問:「為何不令大家修觀,反讓專稱名號?」善導大師答曰:「眾生障重,境細心粗。識颶神飛,觀難成就。是以大聖悲憐,直勸專稱名字。」這是因為現在眾生業障深重,而觀境卻很微細,用粗劣的心去修觀,神識飛揚,極樂淨土的微妙境界很難觀想成就。所以勸大家專稱名號,因為稱名比較容易。如果能念念相續,便可十念十生、百念百生。原因就在於沒有外界雜緣的干擾,能夠得到正念。而且念佛本身就與佛的本願相應,也不違背佛之教義。如果捨棄專念而雜修,那麼百人中也難得有一二個能成就者。因為雜修會導致雜緣擾動,失去正念,繫念不能相續,雖是在修行,但會常與名利相應,而樂於親近雜緣,導致自障障他,不能達到往生的正行。
因此善導大師婆心勸導「願一切人等,善自思惟,行住坐臥,必須厲心克己,晝夜莫廢,畢命為期。前念命終,後念即生,長時永劫,受無為法樂,乃至成佛,豈不快哉。」大師悲心懇切,苦口婆心地勸導一切有緣眾生心同佛心,願同佛願,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都要做到時時恭慎保持,不失正念。晝夜不斷憶佛念佛,盡此形壽,不改求願往生的初心。如此行去,至臨命終,自然蒙佛接引,速達蓮邦,永脫六道生死輪迴,離苦得樂,獲得無生法忍,直至成佛!
印光大師在《增廣文鈔卷一·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》中說:「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,有大神通,有大智慧。其宏闡淨土,不尚玄妙,唯在真切平實處,教人修持。至於所示專雜二修,其利無窮。專修謂身業專禮,口業專稱,意業專念。如是則往生西方,萬不漏一。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,回向往生,以心不純一,故難得益,則百中希得一二,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。此金口誠言,千古不易之鐵案也。」
三、遺世著述
善導大師於唐高宗永隆二年(公元 681 年)三月十四日安然示寂,享壽六十九歲。遺著存世者共五部九卷:《觀經四帖疏》四卷,《往生禮贊》一卷,《觀念法門》一卷,《法事贊》二卷,《般舟贊》一卷,以及在中國流傳的其他偈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