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,為善根灑下種子

作者: 林少雯(作家)

閱讀,為善根灑下種子

「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」、「學書法的孩子不會變壞」、「愛看書的孩子不會變壞」……,這樣的說法,在現代社會被人們不斷傳頌著,並形成一種普遍的共識。剛開始,這樣的說法,只是一種廣告詞,後來慢慢變成了流行用語。  

學音樂、學書法、愛看書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嗎?

●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

身為人類,和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是,人除了基本的生存條件——吃的需求之外,還有精神上的需求,如閱讀、音樂、歌唱、舞蹈、美術、書法等等,從古至今皆然。

一般人認為,有藝術修養,對美的感受力比較強,較能欣賞美好的事物的人,心地通常比較柔軟,甚至比較柔美,這種感性又追求藝術之美的人,作奸犯科的機率可能少之又少。

讓孩子從小就培養藝術的愛好,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。但是學藝術,不論是鋼琴、小提琴、繪畫或書法都是很花錢的,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,在這個情況下,最經濟的方法還是鼓勵孩子多閱讀。相形之下,買書或上圖書館,都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事。

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,影響孩子一生的,除了從小學藝術之外,閱讀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功課,且往往比藝術的影響更大。

閱讀的重要,在於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,而且終其一生不斷的在發揮它的影響力,那種沉潛在內心深處的能量,往往會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,無形中影響到個人的人生觀,或改變對人生方向的決定。

●閱讀教化足以轉識成智

閱讀的作用真有那麼大嗎?這是毋庸置疑的。我們常聽到「轉識成智」這句話,意思就是說,一個人的知識、常識以及人生經驗,在達到成熟階段的時候,或是經過淬煉而在其中汲取養分,成為個人學養的時候,就有可能轉而累積智慧,讓自己活得更平靜、自在也更快樂。

當然,能夠轉識成智的不僅僅是閱讀而已。但是,若僅就閱讀一項來說,要讀到好書,對人生才有幫助。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呢?不是印刷精美,插畫精緻,大部頭精裝的就是好書。

有些由國外引進的翻譯書,尤其是得過大獎的兒童讀物,由於國情不同,認知不同,書中所敘述的故事雖然精采,很能夠吸引國外讀者認同,使他們閱讀後得到許多啟示,但是一引進國內,連我們大人讀後都一知半解的,無法體會其中的幽默或書中想要傳達的意義,何況是小朋友呢?

一般孩子們閱讀的童話、寓言、故事、小說、散文、傳記、小百科等,可以培養想像力、開拓視野、增進知識,對認識國內外風俗民情很有幫助,閱讀時又可以得到許多樂趣。若是能親子共讀,還能增進親子關係,讓大人小孩一起成長。

●讓閱讀的種子發芽與茁壯

不過現在閱讀的人口愈來愈少,成人世界的文字厭食症,似乎也傳染給了小讀者,大人小孩都被有聲有色的電子媒體和電腦世界所吸引,買書的人少了,看書的人也少了。幸好大多數的家長內心都知道,閱讀對小朋友成長階段的重要性。在孩子不是很喜歡閱讀的情況下,家長該買什麼書給孩子看,才能讓孩子讀得津津有味,又能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呢?

一位朋友的孩子,在讀國中和高中最叛逆的階段,反家規、反校規,在家盡做一些惹父母生氣的事情,到了學校也成為最會躲訓導主任和教官的學生﹔連鄰居見到他都大搖其頭,因為他把頭髮染黃,書包帶子掛得長長的垂在屁股下面,午休時間總是故意溜到校外去吃冰,即使事後被記過也在所不惜,而跟他一起混的同學,也都是令訓導處頭痛的問題學生。

這個孩子有太多走上歧途的機會,但是最後他終於懸崖勒馬,及時回頭,沒有鑄成大錯,原因是他從小就喜歡看中國古典文學所改編的民俗故事,這些有關忠孝節義、「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」的觀念,被他消化吸收,深入心靈,也成為他內心深處的一把尺,每當他遇上成長過程中的十字路口時,很自然的就會將他拉回正途。

因為閱讀所產生的倫理道德、忠孝節義觀念,早已在這個孩子心中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,成為他行事為人的最高準繩,因此才能在他人生最緊要的關頭發揮作用,為自己做出抉擇,最終讓種子發芽茁壯,長成自己的樣子。

閱讀,尤其讀好書,真的能夠為孩子種下善根的種子,在孩子有限的閱讀時間裡,慎選兒童讀物,也是現代父母最重要的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