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集 (節錄自濼陽消夏錄)
◎夙冤,世無不可解之冤。
◎至人騎猛虎,馭之猶騏驥;豈伊本馴良,道力消其鷙。乃知天地間,有情皆可契;共保金石心,無為多畏忌。
◎真孝婦,鬼神見之猶歛避。
◎陰律-不孝罪至重。
◎業緣一日不可減,亦一日不可增,惟遲早則隨所願耳。
◎善留其有餘,惜福者當如是。
◎知其不可而為之,諸葛武侯曰: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成敗利鈍,非所逆?,此聖賢立命之學。
◎果一生無利己損人心,鬼神皆加禮敬。
◎人心微曖,鬼神皆得而窺;雖賢者一念之私,亦不免於責備。
◎削髮辭家淨六塵,自家且了自家身;仁民愛物無窮事,原有周公孔聖人。
◎聲色之娛,電光石火,皆幻化也。懸崖撒手,轉瞬成空。朱顏不駐,白髮已侵。
◎巧取人財,必有一意外事耗去。
◎人心一動,鬼神知之;以邪召邪,神不得而咎。
◎聖人之心,與天地通;諸大儒闡發聖人之理,其精奧亦與天地通,故相感也。
◎古詩云:水性自云靜,石中亦無聲;如何兩相激,雷轉空山驚。
◎心亂神渙,鬼得乘之;神志湛然,鬼塹而去。
◎事皆前定,豈不信然?
◎紀公一侍姬,平生未嘗出詈語。自云:親見其祖母善詈,後了無疾病,忽舌爛至喉,飲食言語皆不能,宛轉數日而死。
◎驅厲鬼,毀淫祠,正狄梁公范文正公輩事,德苟不足以勝之,鮮不致敗。
◎卜地見書,卜日見禮;苟無吉凶,聖人何卜?但恐非今術士所知耳。
◎世人無如人慾險,幾人到此誤平生。
◎明某翰林侍姬,不幸夭逝,因平生巧於讒搆,使一門骨肉如水火,冥司見譴罰為瘖鬼,已沉淪二百餘年。乞人為書金剛經十部,藉之懺悔,脫離鬼趣。然前生罪重,尚須三世作啞婦,方能語耳。
◎推算干支,或奇驗,或全不驗,或半驗半不驗。余嘗以聞見最確者,反覆深思,八字貴賤貧富,特大概如是。其間乘除盈縮,略有異同。
◎物之反常者為妖。
◎明鏡空空,故物無遁影。然一為妖氣所翳,尚失真形,況私情偏倚,先有所障者乎。
◎正心誠意,必先格物致知。
◎人可欺,鬼神不可欺。佛言一切眾生,慎勿造因。
◎科名先一年亦不可得,彼營營者何為也耶?即求而得之,亦必其命所應有,雖不求亦得也。
◎心如枯井,波瀾不生。富貴亦不睹,飢寒亦不知,利害亦不計者,斯為上。
◎心存誠敬,但知國計民生,不知禍福毀譽耶。
◎人心愈巧,則鬼神之機亦愈巧。
◎孝悌之至,通於神明。
◎聖人之立教,欲人為善而已。其不能為者,則誘掖以成之;不肯為者,則驅策以迫之,於是乎刑賞生焉。能因慕賞而為善,聖人但與其善,必不責其為求賞而然也。能因畏刑而為善,聖人亦與其善,必不責其為避刑而然也。
◎問:命皆前定然乎?曰:然。
◎問:定數可移乎?曰:可。大善則移,大惡則移。
◎問:孰定之?孰移之?曰:其人自定自移,鬼神無權也。
◎問:果報何有驗有不驗?曰:人世善惡論一生,禍福亦論一生;冥司則善惡兼前生,禍福兼後生,故若或爽也。
◎忠孝節義,上帝所重。
◎怨毒之於人,甚矣哉!白骨可成塵,游魂終不散;黃泉業鏡臺,待汝來相見。
◎滿腹皆書能害事,腹中竟無一卷書,亦能害事;國奕不廢舊譜,而不執舊;國醫不泥古方,而不離古方。故曰: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又曰:能與人規矩,不能使人巧。
◎天地之陰陽均調,萬物乃生。人身之陰陽均調,百脈乃和。
◎形不自變,隨心而變。讀聖賢之書,明三綱五常之理,心化則形亦化矣。
◎讀書,但求明理。聖賢言語,本不艱深,口相授受,即可知其義旨。
◎人生以孝弟為本,二者有慚,則不可以為人。
◎非禮之祀,鬼神且不受,況非義之祀乎?
◎人秉陽氣以生,睡則神聚於心,靈光與陽氣相映,如鏡取影,夢生於心,其影皆現於陽氣中,鬼神皆得而見之。
◎心之善惡,亦現於陽氣中。生一善念,則氣中一線如烈燄;生一惡心,則氣中一線如濃煙。
◎人心本善,惡念蔽之。睡時一念不生,則此心還其本體,陽氣仍自光明。
◎大凡風流佳話,多是地獄根苖。孽海洪波,回頭是岸。
◎數雖前定,苟能盡人力,亦必有一二之挽回。
◎輪迴之說,儒者所闢,而實則往往有之。前因後果,理不自誣。
◎妖魅所惑者,皆邪念先萌耳。
◎君子義不負人,不以生死有異也;小人無往不負人,亦不以生死有異也。常人之情,則人在而情在,人亡而情亡耳。
◎鬼自伺放焰口求食外,別無他事。惟子孫念念不能忘,愈久愈切。但苦幽明阻隔,不得音問。較生人之望子孫,殆切十倍。斯言聞之,使人追遠之心油然而生。
◎子與子言孝,父與父言慈。
◎方外人,如於世有所聞見,於心必有所是非;有所是非,必有所愛憎,則喜怒哀樂之情,必迭起循生。
◎道成之後,視一切機械變詐,皆如戲劇。視一切得失勝敗,以至於治亂興亡,皆如泡影。
◎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因果之相償也。花既結子,子又開花,因果之由生也。彼負心者,又有負心者躡其後,不待鬼神之料理矣。
◎茹蔬啖果,即為功德乎?正以茹蔬啖果,即不殺生耳。
◎禍福有命,死生有數,雖聖賢不能與造物爭。
◎先聖有言,君子於不知,蓋闕如也。
◎大學扼要,在誠意;誠意扼要,在慎獨。
◎修己明道,天理也。近名好勝,則人欲之私也。
◎儒以修己為體,以治人為用;道以靜為體,以柔為用;佛以定為體,以慈為用。
◎佛法廣大,容人懺悔。一切惡業,應念皆消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
◎天地生財,祇有此數。此得則彼失,此盈則彼虧。機械於是而生,恩 於是而起。孽緣報復,延及三生。觀謀利者之多,可以知索償者之不少矣。足以發人深省也。
◎無往不復者天之道,有施必報者人之情。既已種因,終當結果。
◎害人之術,適以自害。智者慎勿造因。
◎無心布施,功德最大。
◎君子之於小人,謹備之而已。無故而觸其鋒,鮮有不敗也。
◎怙權固位,是必躁競,躁競相軋,是必排擠。至於排擠,則不問人之賢否,而問黨之異同;不計事之可否,而計己之勝負。流弊不可勝言矣,是其惡在貪酷之上。
◎相交者,交以心,非交以貌也。
◎魂歸受祭,確有其事,古人所以事死如生也。
◎聖人作易,言人事也,非言天道也。為眾人言也,非為聖人言也。聖人從心不踰矩,本無疑惑,何待於占?惟眾人昧於事幾,每兩歧罔決,故聖人以陰陽之消長,示人事之進退俾知趨避而已。
◎經者常也,言常道也;經者徑也,言人所共由也。
◎檢點生平無不可對鬼魅者,則此心自不動耳。
◎仕宦者貨利相攘,進取相軋。不虞幽冥之中,相攘相軋,亦復如此。
◎君子之於世也,可隨俗者隨,不必苟異;不可隨俗者不隨,亦不必苟同也。
◎儒者著書,當存風化。雖齊諧志怪,亦不當收悖理之言。
◎植黨者多私,爭名者相軋。
◎在在處處有鬼神護持,自必在在處處有鬼神鑒察。
◎每一念及因果報應,覺在在處處有鬼神。